top of page

丹斯里拿督巴杜卡黄荣盛博士少校教授局绅 感恩报恩 全心投入慈善无条件舍

集大企业家、亿万富豪、书籍和报章专栏作者、大慈善家、国际激励讲师和荣誉教授、6间本地国立大学客座教授、大冒险家于一身的丹斯里拿督巴杜卡黄荣盛博士少校教授局绅,坚信慈善和生意是分不开的,乐于把大量精神和时间用于推动慈善公益事业。

威利控股有限公司,专注于店屋和住宅的建筑和发展;丹斯里黄荣盛局绅全民团结慈善基金会,着重于扶贫救济、赈灾救弱,同时关注青少年成长并发展社会项目。

此外,他将自己举办分享会、课程、出版书籍的收入,全充当慈善用途。


“ 我每天都抱着今天可能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的心态,利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,我们的荣耀是在于帮助多少人,而非拥有多少钱财。”
丹斯里拿督巴杜卡黄荣盛博士少校教授局绅

 

集大企业家、亿万富豪、书籍和报章专栏作者、大慈善家、国际激励讲师和荣誉教授、6间本地国立大学客座教授、大冒险家于一身的丹斯里拿督巴杜卡黄荣盛博士少校教授局绅,于2017年11月18日荣获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公益慈善荣誉博士学位。他花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精神和时间,绝不逊于他一手创办的企业。在经济不景气的当儿,甚至有人劝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意上。可是,他坚信慈善和生意是分不开的,他更坚持“无条件的舍”。


黄荣盛于1997年金融风暴之际,创立了房屋发展公司——威利控股有限公司(Epic Valley Holdings Sdn. Bhd.),专注于店屋和住宅的建筑和发展,目前拥有20家子公司,工程发展项目遍布全国各地。


创业初期,基础稳固后,他便踊跃参与慈善活动。他更于2011年以个人名义设立了慈善基金会——丹斯里黄荣盛局绅全民团结慈善基金会(Yayasan Muhibah Tan Sri Fng Ah Seng),每年拨出公司部分盈利,捐赠约500万令吉予医药机构、教育机构及贫困社群,发挥“取之社会,回馈社会”的理念。除此之外,他也经常掏出个人财产作捐献。


真诚赢合作机会 遇贵人扩充业务


黄荣盛于中学毕业后,到美国念土木工程系,并在当地工作。在美国的11年间,他曾任职陆军航空部军官,并在当地的发展公司任职土木工程师。


1993年,他因不忍心母亲承受母子分离之苦而选择回到大马,重新奋斗。他在大马任职土木工程师5年后便晋升为总经理,不料却遇到了1997年的金融风暴。“那时在路上开车,路边都是建到一半就停工的房屋。”与很多人一样,他的工资被压低,造成生活困境,逼于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辞掉工作,希望能另谋高就。


然,当时整个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,他久久寻不得一份可以让他解决生活费用的工作。最后,他成功申请到新加坡当警监的工作。离开之前,在一个特殊的机缘下,他获得了第一项工程,于是留在大马发展。


黄荣盛在同一年创立了威利控股有限公司,当时经济萧条,发展困难重重,由于一向讲求信用,他得到一些供应商和银行经理的协助,公司才得以持续发展。“第一场工程我一定要一炮而红。”他把廉价屋盖得像中价屋一样,结果成功取得购屋者的信任,在极短的时间内售出了所有单位。


其后,他在另一次因缘下认识了霹雳州的宗教师Tan Sri Dato’Seri (Dr.) Haji Harussani Bin Haji Zakaria。虽仅一面之缘,宗教师感受到他为人真诚老实,于是决定和他合作经营一块40英亩的马来保留地发展为住宅区。在房屋出售之前,财政部长宣布对于公务员贷款的政策改变,让黄荣盛的计划突然有了转机,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,利润翻倍,转眼间售罄。


从最初连办公室都租不起,到利用手中仅有的3千令吉创办公司,并逐步扩展业务至雪兰莪、霹雳、彭亨、登加楼、玻璃市和吉打等等州属,黄荣盛凭借的除了途中的贵人相助,还有他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,以及真诚的态度。


如今虽已跃升为成功大企业家,对于当年在生活和事业上帮助过他的人,他仍非常感激,并以实际行动报答。“人即将饿死时,给他面包,那叫‘雪中送炭’,所以,我从来不敢忘记帮助过我的任何一个人。”



没有放弃的权力 家境反造就强大


黄荣盛是在艰苦中长大的,父亲在他9岁时离开了他们,因此他自小就过着半工读的生活。那段时期,很多个晚上都要等到邻居把吃剩的饭拿过来,他们才有晚餐可吃,而他带去学校的便当就只有白饭和酱油。“我的校服、笔记簿、铅笔都是从垃圾桶捡来的,所以我一生中最感激的‘桶’,就是垃圾桶。”如今创业致富的黄荣盛,始终认为,一个人的成功并非以金钱来衡量。


“我发觉小时候的弱势环境造就我今天的强大。”他在就读小学时,由于没有钱搭乘巴士,每天得步行5公里上学,偶尔天色暗了,还会因为害怕而奔跑回家。这样每日5公里的训练让他就读中学时在同学们当中脱颖而出,成了被冠上外号“黑马”的马拉松高手,还因为跑得快、跑得远而被槟城16岁以下的州队——Under 16 Razak Club录取为足球队选手,过后更被皇家军事学校招聘,只是基于母亲当时抱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而作罢。


1981年,黄荣盛领着前往美国的单程机票,只身前往大学深造。他在美国念书的生涯也是挨过来的,餐馆、酒店、便利店、在医院清洗遗体、在老人院照顾老人......,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,鲜少人问津的工作他都做过。回想那时最难忘的经历,是从夜晚11时到清晨7时在便利店里工作,他曾两次被手持枪械的顾客入店抢劫,枪械就直指着他的头颅。


在美国生活期间,无论多苦,都不曾选择放弃,他直言:“穷人子弟没有放弃的权力。”这样的想法无形中培养了他的独立和坚韧的意志力。至今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以及一个博士学位的他,致力于慈善事业之余,更获多间大学委任为客座教授。


种种成长经历让黄荣盛了解到,生命的长短并非自己所能控制,“我每天都抱着今天可能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的心态,利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,我们的荣耀是在于帮助多少人,而非拥有多少钱财。”

99%时间推动慈善 愿助更多人成功